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月19日晚,“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首届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表彰大会在逸夫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倪海东、副校长张旺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导师代表出席表彰大会。大会由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郭鹏主持。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博教授宣读表彰决定,授予鲁志杰等11名研究生“学术之星”荣誉称号;黄靖雯等8名博士研究生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吴思远等35名硕士研究生荣获“硕士国家奖学金”。倪海东书记、张旺喜副校长为“学术之星”获奖同学颁奖。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共有16名研究生代表获邀参加此次表彰大会。其中有6名研究生(荣获7项荣誉)上台接受表彰。其中,全校九名博士“学术之星”(全校研究生获奖率为千分之三)中研究院独得3名,分别是2017级博士生鲁志杰(导师崔希亮教授)、2018级博士生莫丹(导师江新教授)、2016级王艺璇博士(导师张博教授)。鲁志杰同学更获邀作为全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之星”代表发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校研究生获奖率为百分之一)获得者4名,分别为2017级博士生黄靖雯(导师石锋教授)、2017级博士生鲁志杰(导师崔希亮教授)、2017级硕士生荚凤来(导师帅志嵩研究员)、2017级硕士生吴思远(导师江新教授)。
另外被邀请的13名研究生共有16个项目立项和结项。其中,11名研究生获得创新基金立项,分别是2015级博士生阮氏武鸾,2016级博士生王玉珠,2017级博士生鲁志杰和邬鹏,2017级硕士生郝苗苗、翟雨莹、秦华,2018级硕士生李琪、赵曦梦、夏恩赏和艾辞。4名研究生创新基金结项,分别是2015级博士生阮氏武鸾、2016级博士生刘红原、2017级博士生邬鹏和佳妮。1名研究生获得北语大学生创新项目优秀结项,即2019级硕士生李谨。
本次科研创新表彰大会展现了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的研究生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巨大的科研潜力。研究院向获得表彰的同学和导师表示祝贺!表彰大会进一步激励了研究生同学科研报国的热忱,促进同学们以求真尚实的学术品格、厚积薄发的创新能力,践行科研报国使命,奉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和历史使命!希望研究院研究生学子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附:鲁志杰作为全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之星”代表,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表彰大会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
大家好,我是2017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鲁志杰,有幸作为“学术之星”的代表在这里发言。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学术能力的平台,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其次,我要特别感谢导师对我的培养。硕士阶段我的导师是北语的孟艳华老师,现在我跟着崔希亮老师攻读博士学位,硕博期间,我曾在《汉语学习》《语料库语言学》与《Journal of China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13篇学术论文,每一篇都离不开两位导师的耐心指导,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会使我受益终生。
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科研经验和学习方法:
第一,做学术研究,问题意识很重要。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语言现象,我们要善于发现,记得有一次我在食堂一层吃饭,无意中听到了旁边两个女孩儿的对话,其中一个说“好吃”,另一个回应说“好好吃”,我一下就对“好V”和“好好V”这两个结构产生了兴趣,觉得很意思,就写了篇论文,对这两个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了讨论,论文完成之后,发表在了《廊坊师范学院学报》上,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第二,阅读文献时,做好笔记,遇到感兴趣的语言现象需认真思考。在读张伯江老师的著作《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时,书中提到了无定NP之前常伴有“只听”“只见”等词语,受此启发,我对言者引入新角色的不同形式选择进行了比较分析,论文完成后,发表在了《世界华文教育》的期刊上。
第三,多跟导师沟通,遇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研二的时候,有一次上导师课,孟艳华老师组织大家讨论:副词“并、可、才、就”与否定词连用时的用法,我对“就”和“才”与否定词组合的现象比较感兴趣,和孟老师交流后,在导师的指导下作为了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
第四,建议大家可以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为激发大家的科研热情,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和汉语进修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提供了与名师交流的机会,还可扩展大家的学术视野。我的论文《感官感知动词“V到”与“V见”的异同》曾获北京语言大学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并在第26届国际中国语言学年会上作报告,专家学者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经过崔希亮老师的指导后,发表在了《汉语学习》的刊物上。
我来自农村的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对我的学业十分支持,早些年,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读书期间曾受承德市双滦区总工会的资助,因此,越发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在本校修了很多课程,还常去北大、社科院语言所旁听,想刻苦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求学之路虽艰辛,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仍会继续努力,不断奋斗,感恩前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