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于2020年12月11日19:30举办了国际中文教育公益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二讲,主讲人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汉语教材总编审刘珣教授,讲座主题为“话说对外汉语教学”。讲座由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治敏教授主持。
国际中文教育公益大讲堂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近期推动的系列在线讲座,旨在服务行业需求、促进学科发展,向广大师生介绍学科方向、思路、方法和资源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讲座开始,王治敏教授首先介绍了刘珣教授。刘珣教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已经有5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教学理论、教材编写理论和教师发展理论。刘珣教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都是学界的经典著作。刘珣教授还编写了《实用汉语课本》、《新实用汉语课本》、《儿童汉语》等教材,是学界极具代表性的学者。
正式讲座环节,刘珣教授首先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学科名称的历史渊源。刘珣教授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不等于“来华”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包含在海外的汉语教学,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导致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成了当时的主要任务。“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尽管这两个名称各具不同的时代特色,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教学对象都是各国母语非汉语者、教学内容都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及相关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等名称实际上所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同一个学科、同一个事业。刘珣教授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带有母语国的色彩,能激励我们传承和创新。“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代表着从50年代开始的专业、学科、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代表着几代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对外”意味着从母语国的视角提出问题,国内的汉语教学教师和学者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一方,要积极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教材、特别是对汉语的研究成果,通过与海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建立完善能更好地体现汉语特点的汉语教学法体系。
讲座互动环节,刘珣教授与讲座听众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从专业汉语教材、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能力、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向刘珣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刘珣教授一一为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次讲座吸引了在线听众685人,刘珣教授精彩的讲座内容和热情的答疑解惑受到听众们的一致好评。2020年12月18日,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还将举办国际中文教育公益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三讲,研究院邀请到崔永华教授做题为《关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的讲座,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