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创新引领能力,整合全校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人才资源,组建若干跨部门协同创新团队,产出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世界各国中文教育,本年度由学校科研处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策划并不定期举办“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论坛”。
1月10日上午,“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论坛”首场论坛于图书馆四层日新讲堂隆重开讲。北京语言大学魏晖研究员应邀作为主讲嘉宾,做了题为“试说《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导论》”的报告。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学校科研处刘志敬、金飞飞两位副处长受张健处长委托出席论坛,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信息科学院、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等、语言资源高精尖中心等50余位教师和在读博士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教授主持。
魏晖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导论》一书的主要框架及各章节内容提纲。《导论》分为绪论及八章,包括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基本原理、方法、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课程及资源建设、人才及团队建设及教学评价及反馈等内容。
随后论坛进入讨论环节,与会老师和博士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导论》框架、编写原则与编写方式、编写过程中如何产出其他成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信息科学学院院长荀恩东教授从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入手,探讨了《导论》中工程化与国际中文教育概念体系、思维、方法等如何结合与对应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饶高琦老师提到,希望能把已有系统、改革创新思想以及工程化思想相结合,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旧动能转换。北京语言大学崔永华教授指出,此次学校科研处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提出的整合全校国际中文教育人才资源,组建创新团队,产出标志性代表性成果,实现北语国际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令人振奋。《导论》需要区分国内外国际中文教育及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中的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梁宇编审提出,可以用典型案例来支撑工程化理论,并从具体撰写上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治敏教授围绕工程体系构建、与其他教学平台关系、理清底层逻辑、增加关于标准化的章节等进行了阐述。汉语国际教育学部闻亭副教授从模块化入手,讨论了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及师资的标准化问题。信息科学学院张崇教授提出学习和借鉴其他领域的工程化相关经验、增加典型案例、全书突出工程化思维和特点等问题。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殷晓君老师就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提出具体撰写意见。汉语国际教育学部苏向丽副教授从《导论》的框架以及各章的具体内容提出了非常细致的撰写意见。语言资源高精尖中心副主任刘晓海副研究员对国际中文教育工程化的必要性作了阐释,并对《导论》框架和具体章节提出了建议。信息科学学院刘颖滨老师从软件开发视角对教学过程的工程化进行了阐释。汉语国际教育学部苏英霞教授从教学和守正创新的角度对《导论》第3-6章提出了撰写意见。
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论坛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作为全国唯一以国际中文教育为特色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北京语言大学高峰学科“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支撑单位,将会继续发挥国际中文教育高端研究机构的引领作用,不断促进学科和事业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世界各国汉语教学需求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