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孟凯,女,1976年生,哈尔滨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编辑。国际中文教育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语言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为汉语词汇语义学,词汇-语法接口,国际中文教育,辞书学等。已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多项,担任5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
曾荣获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校中青年学术骨干,校级教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参编《新实用汉语课本》(第3版)第二册,担任《汉语易混淆词辨析词典》(日语卷)主编。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5.9-1999.7 吉林大学新闻专业 文学学士学位
1999.9-2002.6 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文学硕士学位
2006.9-2009.6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文学博士学位
2002.8-2012.7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师
2012.8至今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专职研究人员,《世界汉语教学》编辑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8项):
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韵律-结构-语义界面的汉语词法研究”,2020.3-2023.3。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复合词词义识解及其制约因素研究”,2016.7-2018.12。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实证研究创新平台”(二期),2021.3-(在研)。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实证研究创新平台”(一期),2017.1-2020.7。
北京语言大学一般项目“外向型词语辨析词典的系统照应研究”,2016.3-2018.7。
北京语言大学一般项目“外向型汉语词语辨析词典的搭配设计”,2013.9-2015.6。
北京语言大学一般项目“‘X+N役事’致使词式的类型、语义关联与理论意义”,2012.3-2013.6。
北京语言大学一般项目“‘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与留学生的词义理解”,2009.12-2012.1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5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研究”(崔希亮教授主持),2023.1-(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词法特点的探究与词法理论的建构”(董秀芳教授主持),2023.1.19-(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崔希亮教授主持),2016.12-(在研,本子课题已完成)。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汉语词汇特征的二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张博教授主持),2015.12-2019.1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张博教授主持),2009.12-2015.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参与者(2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文本可读性测评和分级的跨学科研究”(江新教授主持),2017.11-(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施春宏教授主持),2020.12-(在研)。
科研成果
著作2部:
1)孟 凯《汉语致使性动宾复合词构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2)孟 凯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复合词学习与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中英文论文40余篇(半数发表于CSSCI语言学核心期刊或集刊):
43)孟 凯(2025)指称和陈述对汉语复合构词的底层制约,《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CSSCI)
42)陈梦玲、孟 凯(通讯作者)(2024)汉语新兴颜色词的词法模式及二语测试与教学,《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第1期。
41)孟 凯(2024)ChatGPT在国际中文词汇教学中的表现与应用策略,《国际汉语教学学报》第1期。
40)孟 凯(2023)当代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能产性及其解释,《清华语言学》第4辑,上海:中西书局。
39)孟 凯、荚凤来(2023)汉语复合词研究的新思路与理论启示——《牛津复合词手册》述评,《汉语教学学刊》第17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8)孟 凯(2023)品牌景观的语言规则倾向及其制约因素,《语言学研究》第三十二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CSSCI集刊)
37)孟 凯(2022)新词语中的语义压制类型及其交叠与类推——兼论新词语造词机制研究的拓展,《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CSSCI)
36)孟 凯(2022)从特殊对应看复合词法中韵律与语义的互动关系,《汉语学习》第2期。(CSSCI)
35)孟 凯(2022)《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文言用法研究》介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
34)Li, Jiapan & Kai Meng(Corresponding author)(2022)The meaning-making and semiotic value of Chinese words: A contextual perspective.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18(1): 47–68.
33)孟 凯(2021)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汉语学报》第2期。(CSSCI)
32)孟 凯(2020)复合词内部功用义实现方式的语义解释与选择规则,《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CSSCI)
31)孟 凯(2019)现代汉语词法中虚义动词性成分的功能分工与语义作用——兼论轻动词性成分在词法与句法中的差异,《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CSSCI)
30)刘玉倩、孟 凯(2019)汉语二语学习者反义复合词词义识解的影响因素,《汉语学习》第3期。(CSSCI)
29)孟 凯(2018)复合词内部成分形类、韵律、语义的匹配规则及其理据——以三音偏正复合词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CSSCI)转载于《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上海:学林出版社。
28)孟 凯(2018)现代汉语复音动词虚化的语义条件,《语文研究》第2期。(CSSCI)
27)孟 凯、崔言燕(2018)词汇化导致的语义磨蚀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影响——以双音词“可X”为例,《汉语学习》第2期。(CSSCI)
26)孟 凯、王丽丽(2017)基于整词离析度和离析形式常用度的动宾离合词离析教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3期。
25)张 舒、孟 凯(2017)新词语的语义范畴归属及二语者的语义识解——以服装范畴AB/BA型新词语为例,《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6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4)孟 凯(2016)三音词语的韵律-结构-语义界面调适——兼论汉语词法的界面关系,《中国语文》第3期。(CSSCI)转载于《汉语言学新视界2017》,上海:学林出版社。
23)孟 凯(2016)从形名兼类词配例的功能凸显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系统照应,《辞书研究》第1期。
22)孟 凯、胡钰庆(2016)复音动副兼类词的语义衍化趋向及其影响因素,《励耘语言学刊》第2辑,北京:学苑出版社。(CSSCI集刊)
21)孟 凯(2016)复合词的形义关系对二语者词义识解的影响及教学——以致使性动宾复合词为例,《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5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孟 凯(2014)外向型词语辨析词典的搭配设计原则,《汉语学习》第4期。(CSSCI)
19)孟 凯(2014)汉语学习者感知和理解双音动词“打虚义+V”词义的调查,何文潮主编《国际汉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8)孟 凯(2013)建构动宾致使词法构式的语言学意义,《澳门语言学刊》第2辑。
17)翟 甜、孟 凯(2013)痴迷类后缀“迷”、“狂”的组配条件——兼论痴迷类后缀的范畴分布,《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16)孟 凯(2012)“X+N役事”致使词式的类型及其语义关联,《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CSSCI)
15)孟 凯(2012)“X+N役事”致使词式的建构与探源,《汉藏语学报》第6期。
14)孟 凯(2012)“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与留学生的词义理解——兼论词义与词法的对应关系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
13)孟 凯(2012)嵌置型“X+N役事”致使单位的语言特点及词汇地位,《华夏文化论坛》第七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2)孟 凯(2011)致使合成词的类型及致使语义要素的呈现与成分凝固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CSSCI)
11)孟 凯(2011)构式视角下“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范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语文研究》第4期。(CSSCI)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2期。
10)孟 凯(2011)初级汉语教学的课堂互动及其综合与优化,郭鹏主编《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第2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孟 凯(2010)构式视角下“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类推及其语域特定化,《当代修辞学》第6期。(CSSCI)
8)孟 凯(2010)“X+人”与“X+心”致使复合词的差异及教学——以“烦人/烦心”、“醉人/醉心”为例,袁焱、印京华主编《国际汉语教学实践与思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孟 凯(2009)留学生反义属性词的类推及其成因,《汉语学习》第1期。(CSSCI)
6)孟 凯、刘海波(2009)“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辞书研究》第2期。
5)孟 凯(2008)成组属性词的对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语文》第1期。(CSSCI)
4)孟 凯(2008)成组复合属性词的构词方式及成因,《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CSSCI)
3)孟 凯(2008)反义属性词的对应性与汉语反义词教学,张博等著《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孟 凯(2007)试析现代汉语共素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以动词性语素“顾”为例,《现代语文》11月下旬刊。
1)孟 凯(2004)中古汉语让步复句探析,《长春大学学报》第1期。
获奖或人才信息
2021.12 北京语言大学校内高层次拔尖人才
2020.7 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23.5 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四届科研报告会三等奖
2020.10 北京语言大学第十三届科研报告会三等奖
2018.11 北京语言大学第十二届科研报告会三等奖
2018.7 北京语言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2010.9 北京语言大学十大师德标兵
2010.4 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9.11 北京语言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
2005.6 北京语言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社会工作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结项评审专家
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
多家中英文期刊审稿专家
多所高校职称评审专家、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和部分高校汉语教学大赛评委、语合中心教学课件比赛评委等
语合中心海外志愿者面试官、拉美地区教师培训官
国务院侨办汉语师资培训官